自由發揮抑是自由毀滅--亞裔幼齡弟子放洋的迷思ETTODAY
更新日期:2007/04/25 01:20












請別誤會我將維州校園槍擊的責任歸屬箭頭指向何方。只是單純聯想到幾十年來未曾中斷的小留學生問題。

七零年代開始,臺灣經濟起飛,正逢升學競爭教育鋪天蓋地,莘莘學子蒸煮烤燜鑽入書本填鴨的呆板生活,父母們一方面希望兒女躲離聯考的焦乏,一方面崇尚西方活潑自主的教育與文明先進,送孩子出國留學,在那時代,似乎是件光榮圓滿之舉,孩子父母皆大歡喜。至於結果成效如何,沒人做統計,或訪問,或分析,或記錄利弊得失。接著時代更有錢了,有錢沒錢,風行草偃,送孩子出國念書,總是美事一樁。反正美國資源豐富,集各方優質學者體系于大成,電影畫面上儘是紅光滿面的快樂孩子。只見過小留學生返鄉時的笑口洋腔,沒見過小留學生的一句抱怨。

假設部分孩子真如父母們所期待,投身於美式教育的結果,是如魚得水,不但學有鑽精,附帶開朗健全理性豁達的人生觀,當然不負當初的選擇。其實那代表其性格發展正對了在西方環境成長的胃口,並不表示所有孩子的個性特質能在異地枳逾淮而為橘。父母們一窩蜂上行下效拋近憂,避重就輕談遠慮,直到八十年代小留學生問題經媒體披露,才帶給大人們一點省思。然而小留學生趨勢有增未減,只是年齡趨勢變了,地理版圖變了(大陸),家長學者從未嚴肅面對討論這種趨勢的隱憂,深怕預警自己是失敗主義者。

問題留學生的背景有眾多層面;首先提的是偷渡打工。多為非法移民,近年大部分來自福建,幾乎都從事低價勞工行業,如餐館,雜貨店,洗衣店。他們的特色是悶頭賺錢式的勤奮,只懂幾句簡單英文,沒時間,也沒能力,與美國主流社會融合溝通。沒時間,也沒能力,陪孩子教孩子。語言隔閡與文化代溝使得下一代與任勞任怨的父母漸行漸遠。父母對孩子們的社會表現與學業即使略知一二,也無從著手輔導栽培,因為本身就非受過高等教育的洗禮。好不容易養育獨立城人,兩代間雞同鴨講。不少移民收拾老本,退休返鄉,與兒女精神上如同斷線的風箏。

其二,父母將中學成績平平或不愛念書的子女送出國由親友照顧託管。指望在一個彈性多元的環境調教下,脫胎換骨,另創一片天地。事實演變如何,不提也罷。我寧可相信有成功的例子,寧可希望某些幼嫩大腦在異地茅塞頓開,只是缺乏家的愛心與權力監管,如同開了鎖的猿猴,難保不墮落。其三,父母聽從‘學院廣告’用大把鈔票送子女進入二流大學--俗稱野雞大學,不一定在北美洲--就讀,就算勉強畢業(當然能畢業),回到本國不見得能謀得一官半職,即使在留學地,僅憑滿口洋文仍抵不過本土就業競爭力。

其四,兒女成績優異,被視作在異鄉豈不更發揚光大?於是早早留洋海外,父母翹首盼望等待,卻因私生活不檢點,最後落個不了了之。其五,父母居心良苦,為了兒女遠景而在他們幼小階段移民。即使本身經濟充裕,學識足夠,但離鄉背井的壓力與調適,加上傳統價值的顧此失彼,使兩代之間定位感認同感的焦慮現象提早顯現,早已脫離父母當初帶領他們成龍成風的期望。

以上是一些我認識的例子,其中醞釀不少悲劇故事,當事人父母身心交瘁,悔不當初。結論回歸到基本點,一株幼苗健全成長,一定要具備以下務實因素:家庭、父母、教育、愛心、耐心、責任、訓練。養育小孩沒有捷徑,更不能迷信美國是兒童的天堂,其實每一國度都是兒童的天堂。不要以為美國父母不管孩子,他們管得可嚴呢!

西方父母的價值規範或許與東方父母的功利主義略有不同,但對子女的管教都是期望他們將來不愁衣食,出人頭地。小小年級的孩子們,洗車割草打工,練習自立。從小訓練待人接物,學習尊重,說自由其實並不自由。我在臺灣或大陸觀察的少年人,行為功課中規中矩,反而在美國遇見的亞裔孩子,像變了調的弦。移民父母最可悲的夢魘是--東西方的優點沒學好,缺點一併呼嚕吞了。

問題兒童永遠有問題兒童的根源,正如好孩子有好孩子的來路。依據教育心理學,父母程度影響孩子程度,周遭人互動塑造孩子們的品格跡象。東方人講顏面,只留好話吹,因此聽者只撿好話聽。我們聽聞別人的成就,心中刻畫圖像,認為我的孩子可以造就成楊致遠、何大一,仿佛良種覓沃土。其實天下不可能有如此的運氣,應該打聽清楚他們的心路歷程與父母付出的代價(槍擊主角到九歲才被診斷有自閉症,說不過去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男女有別,男孩自尊心強,敏感度高,同儕壓力大,受挫折受欺負的機會比女孩多。遭遇困難排擠時,選擇壓抑逃避,更惡化心靈之窗的格格不入。

教育之道的殘酷面是,天下父母心,愛之不當足以害之。或許回到踏實原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讓子女體驗家庭的關愛與奉獻,勝過太平洋彼岸的藍天鄺地。我相信西方環境能造就出類拔萃的小留學生,只是世界何等現實,變好是別人的功勞,變壞是自家的根種。小小孩童肩負族裔標誌,一步錯誤,連累國家辛苦累積的品牌形象,連累全祖國父母丟失顏面,全世界父母同聲一嘆。

●東森論壇徵稿區→http://www.ettoday.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ettoday.com

(●作者白令海,大畢,台灣人,目前旅居海外。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轉載自~






ETTODA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辣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