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的海面上綴飾著星羅棋佈的海島,擁有著令人驚豔的多元社會型態及豐富多樣的文化發展。大部分的大洋洲居民以農耕為主,雖然捕魚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收獲來源,但是範圍僅限於小型的島嶼以及大島的沿岸地區。


在歐洲人踏入大洋洲前,大洋洲的居民們沒有任何金屬製物,因此他們在石頭、骨貝類及有機物質上,如木頭及珊瑚的製作技術上相當精良。雕刻是大洋洲一個相當重要的藝術表現,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復活節島上的巨大石雕群,然各島嶼的製作技術及藝術成就都擁有其特殊的地方風格。在某些島嶼,木雕技術相當高明;而貝殼類、陶器及織品製作則在其他區域也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最為人知且可以代表大洋洲地方藝術風格的,是毛利人那些精細複雜的木雕及玉器製品。







玉石短棍

約西元1830年 毛利文化時期
紐西蘭 北島島嶼灣
軟玉
長43公分
放大圖
玉石短棍


這件手棍是一位名叫提托爾(Titore)的毛利部恩加僕依(Ngapuhi)酋長贈送給英國皇家海軍水牛號(Buffalo)艦長薩德勒(F.W.Sadler)的四件物品之一。水牛號在1830年代定期往返於雪梨、島嶼灣與紐西蘭北島之間。薩德勒的孫女後來將這件手棍轉賣給了里德(C.H. Read)爵士。


毛利人把他們的武器,特別是短棍(mere),做成適於近距離戰鬥的幾種形式。這些短棍以木頭、石頭或鯨魚骨製成,其中尤以玉石製造的短棍最為出名。毛利人之所以珍視玉,是因它既美麗又能保持邊刃鋒利。這類短棍往往刻有人名,並被視為傳家寶。


一位戰士可以一手操控短棍,以削肉的動作攻擊對手的頭部和頸部。閒置時,就把短棍插入腰間,安全又順手。短棍較粗的一端帶孔,可繫腕帶,腕帶多以亞麻纖維或皮革編成。







毛利人戰時用的哨子

西元十八至十九世紀早期
毛利文化時期
紐西蘭

長8公分 直徑3公分
放大圖
毛利人戰時用的哨子


透過一位跟隨著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 1728-1779)船長首航太平洋的一位藝術家的素描,得知這支毛利笛是英國皇家海軍奮進號(Endeavour)於1769-1770年在紐西蘭探險時取得。它有四個演奏孔及一個繫繩小環。此種笛子用嘴或鼻子在彎口上吹奏出聲:用嘴吹時可產生共鳴音,用鼻吹時會發出一種更柔和的效果。在過去,笛聲和聖詩被用於減輕紋身時的痛苦。樂器可控制並活絡氣息(te ha),古毛利人認為,氣息乃生命的要素。







毛利男子木雕

作者:利奧尼・葛南特
西元1994年 當代作品

高56公分 寬30公分
放大圖
毛利男子木雕


毛利藝術至今仍然非常活躍,國際知名雕塑家利奧尼‧葛南特(Lyonel Grant 1957-)就來自紐西蘭北部羅托魯阿(Rotorua)地區的恩嘎提‧皮奇奧(Ngāti Pikiao)部落的提阿拉瓦族(Te Arawa),他同時也是當今最成功的毛利藝術家之一。他利用各式各樣的材質如木頭、石頭、青銅、玻璃與樹脂等從事創作。這座雕像是利用紐西蘭原生的羅漢松木雕刻的。泰科泰克(tekoteko)是一種置於屋頂的毛利傳統雕像,格蘭特的這座雕像,即是以這種傳統形式呈現的現代雕塑。葛南特傳承了前輩藝術家們的技巧,並從他們的藝術中汲取靈感,加以現代詮釋。在這尊地位顯赫男性雕像的臉部和大腿上,都刻有紋身線條。迄今,紋身仍是一項復甦中的毛利藝術。雕像的手部有三根特別細長且彎曲的手指,放在突起的腹部上。


 


 


轉載自~故宮博物院網站:


http://www.npm.gov.tw/exh96/britishmuseum250/zh-tw/exh1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辣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