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一詞,希臘文意為兩條河,指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方;其地大抵北起拖魯斯山脈南麓,南至波斯灣,西至敘利亞沙漠,東至札格魯山脈的地區。因是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地質肥沃,人類定居於此甚早,是世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蘇美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波斯人,都先後在此建立國家。西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並統一此地;西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併吞了塞琉卡斯王朝。


蘇美人最早在兩河流域建立城市,創造了楔形文字,也發展出宏偉的神廟、殿堂,以及精美的祭器、神像、雕刻等;亞述人是最先在美索不達米亞建立帝國的人;亞歷山大則將希臘文明帶到此地。總之,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是由兩河流域不同部族政權相繼承襲創造的,形成了多釆多姿又多元的特性。







皇后的豎琴

西元前2600-2400年 蘇美時期
南伊拉克 烏爾遺址
青金石 貝殼 紅石灰岩 黃金
高122公分 寬94公分
放大圖
皇后的豎琴


英國考古學家倫納德伍萊(Leonard Woolley 1880-1960)在蘇美時期的城市烏爾(Ur現今伊拉克波斯灣附近)的皇家陵園裡發現好幾件竪琴。這件展品是他在普阿比王后(Queen Pu-abi)陵墓中發掘的物品之一。竪琴靠著墓壁,琴旁有十位身佩華麗珠寶的女性屍體,推測她們應該是獻祭的犧牲品。陵墓中還有無數珠寶和各種金屬器皿,一位女性屍體躺在竪琴的右邊,根據伍萊的記錄,她手骨所放位置正是琴弦的部分。


竪琴的木質部份已經腐朽,但伍萊將熟石膏灌入木頭腐朽後形成的空隙,得以把竪琴的裝飾保護下來。竪琴前面的鑲嵌板是由青金石、貝殼、紅石灰岩製成,原來是以瀝青粘合。共鳴箱前端裝飾的金質公牛頭已經被壓碎,必須進行修補;然而儘管是經過復原修補,牛頭上的鬍鬚、頭髮、眼睛還是原來的青金石。







瀕臨死亡的獅子

約西元前645年 新亞述帝國時期
北伊拉克 尼尼微城遺址
條紋大理岩
高16.5公分 寬30公分
放大圖
瀕臨死亡的獅子


這塊小型條紋大理岩板,是一組表現皇家狩獵活動牆壁裝飾的一部分,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件傑作,亞述藝術家觀察和描繪動物方面的技巧與功力在這件作品中一覽無遺。獅子被國王的箭射中,血從它的嘴裡流出來,臉上血管噴張。以現代觀點來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藝術家同情垂死的動物;然而,在當時,獅子被視為威脅城市文明的象徵;因此,當時的觀眾看到這一場面可能會笑,而非哭泣。


在美索不達米亞,皇家狩獵獅子具有悠久的傳統,相似的場景在紀元前四千年的晚期就能見到;這種王權與獅子之間的聯繫可能傳到西歐,結果就是西元十二、十三世紀十字軍東征時,獅子開始出現在皇室的臂章裝飾上。







侍神雕像

西元前811-783年 新亞述帝國時期
北伊拉克 尼姆魯德
石灰岩
高182.8公分
放大圖
侍神雕像


這是一對守護侍神中的一尊,原本豎立在亞述(Assyrian)首都卡拉(Kalhu現名尼姆魯德Nimrud 位於伊拉克北部)書寫之神納布(Nabu)神廟的門前。這尊身上刻有楔形文字的神像,是由亞大德尼拉三世(Adanirari III 811-780B.C)與他的母后塞姆拉瑪(Sammuramat)獻給納布神的。侍神身上雕刻的楔形文字的結語,是要求閱讀者不得信仰其他神。


這尊雕像在1854年被當時大英博物館駐尼姆路德代表霍姆茲德拉薩姆(Hormuzd Rassam 1826-1910)發掘。他發掘了兩對,其中一對持盆狀物且無楔形文字的雕像並沒有流傳下來。


 


 


轉載自~故宮博物院網站:


       http://www.npm.gov.tw/exh96/britishmuseum250/zh-tw/exh0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辣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